王小屯:相差33岁的爱情,陪李敖走完余生,为其孕育一双儿女
王小屯:相差33岁的爱情,陪李敖走完余生,为其孕育一双儿女
在台湾的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人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只因其一生落拓不羁,放诞怪癖,以至于在生前和死后将盛名与骂名齐聚一身,这个人就是李敖。
正是这样一位才子,在情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他与电影明星胡茵梦的“百日维姻”,但真正与李敖相伴、最终携手终老的,却是一名叫王小屯的贤良佳人。
这二人因年龄差距显著,且经历颇为坎坷亦成为台湾文人界的一段佳话。
李敖在二次入狱又出狱后,心境更加沉稳,文风却更加狂放,那时他身边的佳人都离他而去,正是“每醉必至伤情”的时候。
于偶然间识得这位佳人,后在年近六旬时方拥得佳人归,这其中也经历了诸多趣事和波折。
人生低谷,百转千回觅知音
1982年2月10日,李敖二次入狱服刑期满,得以走出土城监狱的大门。
虽说服刑期不算长,但案件特殊,原告萧孟能本是他朋友,且中间插入了胡茵梦的指控,使一向自诩为“性情中人”的李敖身心俱疲。
年近五旬的他如今身边空无一人,常常于午夜无人时呆坐,思念他曾经的好友还有几位红粉知己。
一天李敖正在路上想事情,无意中走到一个公交车站旁,忽然眼前一亮,不远处有一位少女,身形高挑,气质不凡,很像他曾经的女友小蕾。
她手里捧着一册杂志,李敖犹豫了一会儿,冒出了去打个招呼的念头。
“嗨,小姐,你觉得这期《千秋评论》办得怎么样?”
女孩惊讶地抬起头,她长着一张鹅蛋脸,皮肤十分白皙,疑惑地看着眼前的李敖,眼神里透露着孤傲和不屑,很明显,她把李敖当作了无事闲搭讪的路人。
“是这样,你看的是我的文章,你觉得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吗?”
原来,女孩拿着的正是李敖在土城监狱时编发的《李敖千秋评论》,他一眼就认出了那白底黑道的封面,因此才上前毛遂自荐了。
这个年轻女孩就是王小屯,原名王志慧,小名王小屯。当她由疑惑再到认出眼前站着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评论家李敖时,也变得惊喜不已。
王小屯当时还是护校的学生,不久后,她听取李敖的建议,决定由护校专业改为备考文化大学,李敖在这方面一直予以她最好的指导和帮助。
两个人由最初的亦师亦友逐渐确立恋爱关系,王小屯很快顺利考取并进入了文化大学的中文系。
一次在课堂上,教授中国思想史的教授引用李敖的思想和评论,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王小屯在底下满面通红,心里又是骄傲又是甜蜜。
女孩初恋的心思总是难以掩藏,过了没多久,王小屯与文化学者李敖恋爱的事就在学校传开了。这事最终传到了王小屯父母的耳朵里,父母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会发生这种事。
父母无法接受女儿与大他30岁的男人在谈恋爱,再加上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有说王小屯“爱慕虚荣”的,有说她“找老男人不自重”的。
王小屯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策略是和女儿讲道理,让她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
而这时,校内领导也来找王小屯谈话,时任中文系主任的王亚萍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李敖已被划为‘党内的异己分子’,你现在的行为实际是在损害我们整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在父母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下,王小屯几乎进入了孤立的境地,过了不久,她做出了决定,最终在父母的帮助下办理了转学手续,离开了这个令她感到痛苦与绝望的环境。
历经磨难,良缘相契喜成双
经历打击的王小屯,在一开始默默承担下了所有,此前李敖也曾发现她的情绪有些不对头,追问过,王小屯并没有告诉他学校对她的训诫及父母的态度。
她年纪尚轻,却已经有了个人的主观人生认识。她考虑了良久,认为恋爱是个人的自由,而他人无法干涉这种自由。
况且,李敖也并不像很多人口中那样,相反,在与李敖的接触中,她感受到了他对生命永不枯竭的热爱以及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怀。
这个人配得上“大知识分子,文化学者”这样的赞誉。
另一方面,王小屯决定先好好完成学业,她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也借此进一步看清两个人的关系,于是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对期末考试的准备中,暂时很少去李敖那里了。
几个月不见她的李敖感觉到了异常,他托叫李宁的记者朋友去大学里打听,才得知王小屯转学的原委,心里由此感到愧疚。
那一刻他下定了决心:如果王小屯决定好了来找他,他一定要在后半生善待这个女孩,并与她结为百年之好。
两个人的心灵相通,就算不见也彼此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久后,王小屯通过了期末考试,第一时间先来看望李敖,两个人见面后互诉衷肠,李敖也向王小屯说出他一生的誓言。
1987年7月,王小屯大学毕业,她一心按计划到李敖身边去给他做一名助手,但父母坚持让她就业找工作,她只得又一次妥协,坐上开往南港的火车,回南港中学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火车上,她收到了李敖给她的一封信,里面是一首情诗:“花开可要欣赏/然后就去远行/惟有不等花谢/才能记得花红/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惟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醒/有情可要恋爱/然后就去远行/惟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
王小屯感到自己的心尖在颤抖,那一刻她决定,不论经历多少困难,她今生只非李敖不嫁了。
回到家乡任教的王小屯,一有空就给李敖打电话、写信,有时瞒着家人乘节假日乘车去李敖那里,帮他打扫卫生,做一些助手方面的事情。
有一次,李敖因事又与台中当局对簿公堂,王小屯得知消息后当即赶过去,路上一直为李敖的安危揪着心。出了法庭后,李敖也紧紧抓住了王小屯的手,激动和开心得像个孩子。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已是八年,李敖无法再等了,他在此前已了解到,王小屯父母作为知识分子。
其实原本较赏识李敖的学识,于是决定了先由女友回家向父母再次坦白,如果不行,再想其他办法做通他们的工作。
父母的反应仍在王小屯的预料之中,当她再次与父母坦白自己想嫁的人是李敖时,父母反应十分激烈。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这么痴迷着李敖。
尤其是她的母亲,被气得一连好几天都吃不下一口饭,她大哭:“我的女儿啊,那可是个大30岁的男人啊……如果你非要嫁他,那我就跳河去淹死!”
王小屯虽然伤心,但知道这次她不能再退缩了,最后斩钉截铁地对双亲发誓:“如果你们不同意也可以,我这一辈子除了他再不会嫁人了,我选择孤独终老。”
李敖得知是这样的结果后,并没有灰心,他让王小屯先缓和态度,不能把家里面搞得人人紧张,让他们的事成为以后的话题雷区。
另一方面,他想法请来了王小屯的亲哥哥,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久后,王小屯的哥哥也选择站在了妹妹这边,他看出来两个人是真心相爱,决定帮妹妹成全她想要的幸福。
两人的“缓兵之计”起到了作用,在王小屯哥哥对父母慢慢做思想工作的策略下,两个人被默许了继续交往。王小屯的父母也开始关注了解李敖个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最终,1992年元月过后不久,王小屯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两个人的婚事。
1992年3月8日,是李敖正式迎娶王小屯的日子,当天,李敖穿戴打扮完毕,带上几位朋友和证婚人匆匆赶到了南港。
进门之后,因为王小屯父母的年纪实际上还没有李敖大,向来能言善辩的他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开口。
最后,他面向岳父母行了一个传统的大礼:对着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达他心中最深的感激。
直到这时,二人心中的石头才算是放下,婚事也尘埃落定,年近六旬的李敖不禁热泪盈眶。
李敖知道,历经半生的他,虽然在文学工作上仍旧精力无限,但找到像王小屯这样的好女人的机率却是万中无一。
他心中感激妻子,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在这一瞬间,他才感觉到自己真正地成长为一家之主了。
名利如剑,古来痴心的有几人
李敖在年近六旬时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理想的爱人,两个人心心相映,立志共同组建和维护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
结婚当日李敖请来的是陈兆基等四位朋友作为两人的证婚人,他在结婚证书上郑重写下了四句话:证人从老,证书从俗,正朔从伪,三从出炉。
正应了李敖对自己终生大事的最终理想和最真诺言。
1992年底,王小屯顺利生下一个男孩,李敖给孩子取名“戡戡”,寓意“戡掉国民党”,就在不久后,李敖一直在打的那件民告官官司终于有了最后的了结。
李敖与妻子说,这是儿子带来的好运,五年多的官司终于胜诉了。
到了95年年底,两人的女儿“谌谌”出生,李敖此时的名声更大,影响更远,仇家也因此积累下不少,他更加爱护妻子和一双儿女,此后极少让他们暴露于媒体的镜头前。
而妻子王小屯在结婚之后,也践行了她当初的誓言:为丈夫做一名最好的文学助手,她帮助李敖处理他的那些日常工作,包括文件打印、笔记整理以及部分的编写工作等。
在王小屯看来,在家时的李敖和外界所评说的李敖根本不像同一个人,李敖在家的生活很单调。
每天除了按时吃饭、读书、写文章,就是散步,连电视新闻也不看,就是偶尔与要好的朋友出去吃个饭,而且他也并不喜欢太多的应酬。
外界评价李敖是一个花心、好斗、朋友遍天下或者行为荒诞怪异的人,对此她回答:“他的确喜欢挂些祼女的画在墙上,但这不代表他乱来。”
王小屯很少去理会外界的声音,她尊重李敖的个性和做人做事方法,他一生爱过的女人,每一个都很专情,放手时也很君子,从未出现同时爱上两个或者同时和两个交往这样的事情。
李敖的生活重心除了家庭,基本上都放在文章和打官司上了,他打的官司太多了,因此性情历练得较为稳重,事实上很少有事情让他在家里拍桌子发火或者骂人。
王小屯也有她自己的个性,她帮李敖校对书稿,但对他的《李敖快意恩仇录》及《上山·上山·爱》两本书较为不屑,未必是出于女人的嫉妒,而是她对于感情的理念一直如此。
李敖深知这些属于妻子的“雷区”,王小屯在的时候,他就会乖乖把它们收起来,以表示对妻子工作的尊重。
他深知,王小屯兑现了她的诺言,另外还需要在日常工作外照顾一双儿女,打理整个家庭的吃穿用度,这些都是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
因此凡事都和妻子有商有量,两个人的感情也因此更加的稳定与美满。
纵观李敖一生,出生于大陆,于少年时期迁往台湾,如他口中所说,他的文化之根永远在大陆,他一生“反对分裂而主张统一”。
他的一生,是文士也是斗士,因“陷于一隅之地”所以笔锋犹显峥嵘棱角。进入老年后的李敖,性格大变,尤其在婚姻生活中,与前妻胡茵梦的回忆录中对比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在后来的《我这放荡的67年——李敖自传》一书中,抒发了对妻子王小屯的真诚感念之情:“结婚后,小屯给了我一个稳固的后方,使我的心备感温暖……”
李敖也有不自信的时候,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妻子说道:“我老了以后可怎么办?你会不会把我抛下,让我一个人去料理后半辈子的事?”
王小屯没有笑,她认真地回复丈夫:“不可能的,现在孩子们还小,我的大半精力需要放在他们身上,但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家去追寻他们的理想,到那时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我会一直陪你到老的。”
著名主持人杨澜评价说,李敖这个人有着大中华的情怀,又有着满腹的经纶,却不得不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
在许多无聊的人和无聊的事上耗损大量的光阴,对于他本人来说也许是一种遗憾和无奈。
这确实是李敖一生遗憾的局限,但何尝不是他因此大放异彩的反推力呢?而这个男人的感情史,也充分折射出他的个人魅力和人生传奇。
在与王小屯结识前,李敖生命中有过5个较为重要的女人,算上后来在《李敖五十年表》里所提到的,他的感情史可能还要更复杂。
年轻时,才华与情义可获得美人心,只是,终究比不过终老那一刻仍有一捧真心可随左右,直至黄土掩面,尘烟皆灭。
生于中华,逝于传奇,生时尽情嬉笑怒骂,爱恨皆可过而言不悔,死后离索也罢,负谤也好,众口悠悠,只有青烟残志仍可闪耀于文史。
留一斗士名于后人,其余温情则皆可留于爱人和家人,也是一名文化名士生于斯世的最好背书了吧。
参考资料
[1]《人生与伴侣》,2021年,7月8日,《李敖最爱的5个女人,只有她陪他度过余生》
[2]《农民文摘》,2018年11月1日,《人间尚有狂名 世上再无李敖》
[3]《新民周刊》,2018年4月1日,《回望李敖》
-
- 祸乱沙俄的妖僧有个师父,读懂他就能明白为何俄国人总能最后爆发
-
2025-02-15 07:31:56
-
- 荣寿公主:慈禧都惧怕三分的养女,12岁出嫁17岁守寡,威望极高
-
2025-02-15 07:29:41
-
- 十大经典搞笑动画片-童年不再,十部全看过的人而今几乎都已结婚生子!
-
2025-02-15 07:27:26
-
- 逗比反经典!梦工厂的11部动画电影精选
-
2025-02-15 07:25:11
-
- 春妮:二婚嫁给刚强,挺着大肚子坚持主持,高龄产子后全家乐开怀
-
2025-02-15 07:22:56
-
- 细数西班牙最值得游历的18个景点,领略多元文化绽放出的异彩
-
2025-02-15 07:20:41
-
- 国手汤淼的近况:瘫痪16年,母亲妻子早已改嫁,试管女儿已6岁
-
2025-02-15 07:18:25
-
- 克罗地亚在哪里?
-
2025-02-15 07:16:10
-
- 23位“两弹一星”功勋有14位博士,6位硕士,全都毕业于世界名校
-
2025-02-15 07:13:55
-
- 英国王室夏洛特公主的成长回顾
-
2025-02-14 16:57:01
-
- 围棋泰斗陈祖德:首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国手,逝世前仍不忘围棋
-
2025-02-14 16:54:46
-
- 「打伞行动」趣步赞丽,瞭望九州,OTC盘转电商盘收割预判
-
2025-02-14 16:52:31
-
- 广西南宁宾阳县概况
-
2025-02-14 16:50:16
-
- 白宝山,中国第一悍匪
-
2025-02-14 16:48:01
-
- 3年生两子,却结婚8年都等不来婚礼的张嘉倪,终究为他人做了嫁衣
-
2025-02-14 16:45:46
-
- 新四军淮北敌后便衣队(一)淮北的第一支公安便衣队
-
2025-02-14 16:43:30
-
- 居家学习之余,推荐42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给大家,收藏起来吧!
-
2025-02-14 16:41:15
-
- 关于足球的一些知识
-
2025-02-14 16:38:59
-
- 小学病句修改病句大全
-
2025-02-14 16:36:43
-
-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长:普京曾对她很器重,给其高官,现有了新工作
-
2025-02-14 16: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