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围棋泰斗陈祖德:首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国手,逝世前仍不忘围棋

2025-02-14 16:54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围棋泰斗陈祖德:首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国手,逝世前仍不忘围棋

我们中国人一说成就老提四大名著。在我看来,四大发明,中国人不发明,别人迟早也会发明的,我们只不过比别人早走了一步而已;只有围棋,如果中国人不发明,恐怕到现在世界上还是没有——它是中华民族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结果......会下围棋的人大概都会认同,围棋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谈及围棋,陈祖德总有说不完的话。

某种程度上来说,围棋就是陈祖德的命,就是陈祖德的全部。

“陈祖德”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围棋界,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存在。

可以说只要你在学围棋,他就是一个绕不开的泰斗级人物。

陈祖德是中国,乃至是世界围棋界当之无愧的围棋泰斗。

他曾在1964年、1966年、1974年,三次夺得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1963年更是成为中国首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的棋手。

对于中国围棋界,陈德胜居功至伟,是祖师爷一样的人物。

他是“中国流”布局的开创者,中国棋院首任院长,中国围棋协会第二任主席,也是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的开创者。

可以这么说,中国围棋能有现如今这样璀璨的成绩,能有这样成体系的系统,能够人才辈出,离不开陈祖德这位“开派祖师”的贡献。

1944年,陈祖德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陈济成曾是上海最早的幼稚师范学院——上海私立幼稚师范学院的创办者,父亲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一所中学任校长。

陈祖德从小就显露出了远超常人的围棋天赋。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围棋迷,虽然棋艺不是很高但比常人也是要稍胜一筹的,在附近那也是出了名的高手,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敌不过才刚刚7岁的陈祖德。

7岁那一年,陈祖德与父亲打了一个赌,说谁要是赢了谁,谁就有资格坐在沙发上与对方下棋,而输的那位只能坐在小板凳上与对方下棋。

结果陈祖德的父亲足足坐了两个多月的小板凳,直到板凳散架也没机会坐在沙发上,后来陈祖德父亲就再也不跟儿子下棋,因为永远赢不了他,这让他着实郁闷了许久。

也就是在这时,陈祖德的父亲看到了陈祖德下围棋的天赋,为了测试陈祖德到底适合不适合在围棋界发展,他特意请来当时在上海围棋界颇有名气的围棋高手周己任来跟儿子下一局。

结果周己任仅仅只是下了一局便心服口服,认定他的围棋天赋是远超常人的。

此时,陈祖德的父亲见自己的儿子7岁便能轻松赢过上海围棋界有名的围棋高手,顿时就觉得这样的围棋天资不学围棋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

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培养他。

后来,陈祖德的父亲托了很多关系,最终经人介绍让陈祖德得以顺利拜在近代著名围棋大师顾水如的门下。

顾水如可是当时最有名望,也是棋艺最为精湛的围棋高手之一。

彼时中国棋坛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南刘北顾。

南刘是刘棣怀,他是中国围棋界一代名宿,有围棋“大将”之称,曾战胜过日本六段棋手岩本薰,是当时公认的南方棋界盟主;

北顾就是被誉为“围棋圣手”,曾在北方棋坛独步十余年的顾水如。

1951年,顾水如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还是7岁并想拜入他门下的陈祖德。

顾水如作为一代名宿,其收徒的眼光自然很高,不是什么人都收的,纵使是朋友介绍他也是不愿收一个毫无围棋天赋的人。

为了验证陈祖德是否真的有资格拜入自己的门下,他特意在上海襄阳公园与陈祖德对弈一局,结果才到中局,顾水如便大笑说道:“这个孩子我收下了!”

天资聪颖的陈祖德,用自己绝对的围棋天赋赢得了顾水如的看重。

顾水如对陈祖德到底有多看重?

顾水如一生指导过不少棋童,其中不乏围棋天赋极高的天才棋童。

但是,他真正承认是自己徒弟的只有两位:一位是中国围棋界当之无愧,无可争议地“天下第一”吴清源,另一位便是陈祖德,由此可见顾水如对陈祖德真的很是看重。

因为看重,所以对陈祖德的教导,顾水如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悉数传授给陈祖德,视其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在顾水如的指导下,陈祖德的棋艺突飞猛进。

9岁时,陈祖德便能在老师顾水如让5子的情况下,将其击败。

当顾水如将此局棋谱寄给在日本学棋的吴清源时,日本围棋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九龄少女有此奇迹,无疑是吴清源第二。”

由此可见,当时年仅9岁的陈祖德,他的棋艺已十分高超。

凭借着精湛的棋艺,陈祖德很快便成为了上海有名的围棋高手。

就连,远在北京的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济深都知道了上海有陈祖德这么一位围棋小神童,并为此写信询问其是否愿意来北京一边学习一边学棋。

除此,陈祖德还被另外一位新中国开国元勋所关注。

熟悉近现代中国围棋历史的肯定知道这么一件事,中国围棋能够在新中国得到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位开国元勋的贡献,这位开国元勋就是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

陈毅善弈在开国元勋中是出了名的,战争年代不管仗打到哪里,陈毅总是习惯随身带着棋盘棋子,一旦遇到什么烦心事,他总会拉着别人对弈一局。

新中国成立后,在陈毅元帅的努力推动下,中国围棋得到了蓬勃发展,围棋高手辈出,渐渐恢复到了曾经的辉煌。

陈毅这样一位对中国围棋有着“重建山门”意义的开国元勋,陈祖德就与他就发生了一段被传为佳话的美谈。

陈祖德回忆说:

“在我10岁的那一年,顾水如老师带我去和当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同志对弈一局。”

1954年的一天,顾水如颇有些神秘地对正在专心研究对局的陈祖德说,有人要找他对弈一局,边说顾水如还边显露出此前从未在徒弟面前表现出的激动又颇有些忐忑的模样。

见到老师异于寻常的表现,聪明的陈祖德在信中便也有些计较,他明白这个想要与自己对弈一局的人,身份肯定不寻常。

按不住内心的好奇,他连忙问老师顾水如:

“是谁呀?”

顾水如也不瞒他,当即对陈祖德说出了那人的真实身份,便是陈毅。

得知陈毅市长要找自己对弈,陈祖德也很是激动,当即跳了起来,连忙说是真的吗?

得到老师顾水如肯定的回答后,陈祖德更是无比激动,手脚都不听使唤地抖动着,脸上激动的表情更是不予言表。

激动过后,陈祖德便向老师顾水如追问陈毅市长的棋力,能见到陈毅市长这让陈祖德固然很是高兴,但是高兴之余他也不想打一个没有准备的仗,于是便向老师打听起了陈毅的底。

顾水如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徒弟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是只要遇到跟围棋有关的事情,他总是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对待。

于是,他就对陈祖德说起了自己对陈毅在围棋上的评价:

“陈市长下棋就像他打仗一样,很有气魄。”

当然,顾水如也明白陈毅毕竟只是业余棋手,若是陈祖德打起十二分精神与陈毅市长对弈,陈毅市长必败无疑。

因此,顾水如在分析陈毅的棋力之时,也不忘叮嘱陈祖德对弈之时,要注意分寸,不要杀得太凶。陈祖德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就向老师表示自己明白,会注意分寸的。

但是,真正到了与陈毅市长对弈时,陈祖德却全然忘记了老师之前对自己的叮嘱,他落子如飞,不断在棋盘上对陈毅发起猛攻,早就将老师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

面对陈祖德的猛攻,陈毅虽然不是专业棋手,但几十年下围棋的经验却让其的棋艺也是不俗,只见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应对,与陈祖德杀得难解难分。

然而,陈毅毕竟不是专业的棋手,虽然他棋力高超,大局观强,但是在细节上的把握确实要稍逊陈祖德一筹。

而围棋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弈,看的就是对于细节的处理,于是乎陈毅渐渐落入下风。

陈毅虽然在棋盘上落入下风,可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激动。

他已经许久没有下得这么畅快淋漓,对着陈祖德连说你这小子好样的!真是好样的。

当然,姜还是老的辣,后来陈毅渐渐了解陈祖德的棋路,又在几位观战的围棋名宿偶尔的提醒下,这才慢慢扳回了局势,直至最后险胜陈祖德。

对于自己的险胜,陈毅乐呵呵地说道:

“那不是我高明,而是我参谋高明。我这个司令没有参谋,就要在这个小孩面前摔跤了。”

说罢,陈毅亲切地摸着陈祖德的头,大笑道:

“后生可畏啊!”

对弈结束后,很是高兴的陈毅特意留下陈祖德等人吃顿便饭,吃饭时陈毅特意让陈祖德坐在自己的身边,毫无保留地显露出自己对陈祖德的喜爱与看重。

吃饭过程中,陈毅语重心长地对包括陈祖德在内的在场围棋高手说道: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但现在却要远远落后于日本,真是对不起老祖宗。

陈毅嘱咐在场的围棋名宿能够多多培养一些像陈祖德这样的年轻人,希望在未来的一天,这些年轻人能够带领中国围棋界超越日本,重回巅峰。

语罢,陈毅还特意转头对陈祖德说:

要好好把老前辈的本事学过来,超越他们。

此时,陈毅或许根本没有想到,他会一语成真。

未来不久,陈祖德就成为了中国首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棋手,成为了在面对围棋强国日本从仰视到偶胜,再到相争、超越这个过程中的最为强悍的一名开路先锋。

与陈毅一别后,陈祖德牢记陈毅的教导,刻苦钻研棋艺,水平一日千里,并最终打破了当时中日两国围棋界流传着“日本九段不败”的神话。

1962年,陈祖德第一次获得了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并因此与刘棣怀、吴淞生等人被评定为五段棋手,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专业棋手。

同年,陈祖德作为中国围棋代表团的一员,首次出访日本。

这次出访,年仅18岁的陈祖德7战4胜,并击败了有“日本业余棋界天王”之称的菊池康郎,瞬间让日本围棋界为之一振。

1963年,以在日本国内有着“棋仙”之称的杉内雅男为首的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

也就是在这一年,年仅19岁的陈祖德打破了“日本九段不败”的神话,成为了中国首位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棋手,他击败的日本九段棋手就是当时日本围棋代表团团长杉内雅男。

两人之间的对战是在北海公园悦心殿内举行的,晚年陈祖德回忆起这场比赛,他说:

“这是一生中最艰苦。最漫长、最重要的一场比赛。”

经过10多个小时惊心动魄的鏖战中,在杉内雅男一句“我认输”之下,陈祖德最终以半子的微弱优势之下险胜。

这场胜利足以载入中国围棋史册,它预示着中国棋手与日本棋手相争的时刻已经不远,战胜日本九段棋手不再是神话。

1964年,陈祖德再次获得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由此确立了在同时代棋手中的领军地位。

1965年10月,陈祖德在上海又再一次击败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

与前一次击败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不同的是,这次比赛陈祖德再次创造了一个第一,即首位分先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击败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是在受先的情况下)。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围棋告别之前被日本“让先”和“指导”的对局方式,正式进入相争阶段。

同年,陈祖德在与日本棋手对战中推出了自己的围棋新型布局,这就是“中国流”。

“中国流”一经问世,便以其速度快、胜率高的优点被中国棋手频繁应用于重大的职业赛事中,更甚者就连日本棋手也开始在重大职业赛事中频繁使用这种新型布局。

1970年,日本职业棋战中,“中国流”使用率高达40%。1978年日本的第一棋战棋圣战,日本两大围棋高手藤泽秀行与加藤正夫对战七局,双方更是全都以“中国流”开局。

直至今日,陈祖德开创的“中国流”布局仍然是世界围棋比赛上的最流行的布局之一,并以此衍生出了高中国流、变形中国流等以中国流为基本框架的派生布局。

2012年11月7日,中国五段棋手时越用“中国流”布局打进第17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2012年11月16日,中国五段棋手檀啸以“中国流”布局夺得中国名人战冠军。

就在陈祖德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之时,病魔却突然向他袭来。

1980年9月,陈祖德被查出身患胃癌。

为了抗击病魔,陈祖德被迫离开了他曾经为之奋斗半生的棋坛一线赛场。

然而,种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让陈祖德意志消沉。

作为棋盘上的斗士,在现实中他也是一位勇士,最终他不仅战胜了病魔,更是写出了曾经激励了一代人的自传名作《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一经问世,瞬间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反响,许多人都被陈祖德的励志精神所深深感动,后来这部作品还获得了“人民文学奖”。

战胜病魔后,虽然因为身体原因,陈祖德虽然很少再参加比赛,但是他仍然活跃在棋坛之上并为中国围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2年,陈祖德成为中国棋院首任院长。

担任院长期间,他不但首创了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建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体系,更是创办了中国大陆首个世界围棋大赛“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围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大批顶尖棋手纷纷出现在中国围棋界。

或许是天妒英才,2011年1月底,陈祖德再次被确诊患上胰腺癌。

之后,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是在2012年3月,陈祖德的病情再次复发。

可恨,命运为何要如此对待陈祖德。

然而,面对命运如此折磨,陈祖德却从未有过一丝的怨天尤人。

即使身患重病,陈祖德仍然不忘要为中国围棋界做贡献,要为中国围棋界多培养一些顶尖的围棋棋手,为此他给中国围棋界留下了一部宝贵的遗产:

集中国围棋经典大全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

这是一部凝聚了陈祖德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书中他对中国古代经典的棋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阐发。

遗憾的啊,直到去世陈祖德也没有看到这饱含心血的作品全部出版,当时只出版了前8册。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围棋。

2012年10月30日,陈祖德进入弥留之际,开始发高烧,胡言乱语起来。

31日上午10时,陈祖德突然又变得有些清醒起来,想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吧!

清醒后,陈祖德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白棋第20手有问题。”

他的爱人夏彩娟一听到丈夫说这句话,多年夫妻之间的默契让她迅速明白,这是陈祖德想要的棋谱,于是她赶忙将桌子上放着的一叠棋谱拿给他看。

陈祖德边看棋谱,边略有所思,安静片刻后,他突然又自言自语道:

“白20手绝对有问题,白20手......”

见丈夫这般模样,夏彩娟很是心疼,劝他先休息,待明天再让协助陈祖德出版《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的黎剑、程天祥等人来再说。

然而,此时的陈祖德或许自知时日无多,他连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夏彩娟不忍丈夫继续这般折腾,便给黎剑发去信息,让他赶紧来医院。

黎剑来到医院后,听到陈祖德一直在说“白棋第20手有问题”,先是连忙安抚他,让他不要激动,然后把棋谱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希望能找到陈祖德所说的那个有问题的白棋20手。

可是,任凭他如何细心察看,也没有找到那个有问题的“白20手”。

见黎平一直不知其意,陈祖德急促地说道:

“快叫小光来,我要把这件事托付给他。”

刘小光(中国九段棋手)接到消息后便火速赶到了医院。

刘小光赶到医院后,一眼就看出了陈祖德所说的那个问题,并坚定地说道:

“陈老您放心,我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任务。”

就这样,陈祖德才松了一口气。

或许是因为心事已了的关系,陈祖德再也没有力气说话。

据刘小光回忆:

“当时陈老虚弱得连音调都变了,不像正常人的发声,我说完以后,他不再说话,只是瞪大眼睛一直看着我。”

11月1日,陈祖德逝世,享年68岁。

逝世前,陈祖德留下遗嘱:

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骨灰撒入黄浦江。

正如成都棋院副院长宋雪林所说:

“陈老的顽强,不仅体现在他对抗病魔的毅力上,也体现在他对棋道的追求上......他对中国棋界的新生力量培养的贡献极其巨大。”

人生如棋局,每个人都有落子收官的一天,但是以怎样的形式收官却是大有不同,显然陈祖德的收官是辉煌的,更是传奇的。

陈祖德的一生就是棋盘内与棋盘外的一生。

棋盘内,在那个黑白的世界,他是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泰斗,是为一代传奇人物;

棋盘外,他又是一个与癌症顽强抗争的勇士,让人既敬佩又心痛。

晚年他写的那本自传《超远自我》,这既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一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