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长:普京曾对她很器重,给其高官,现有了新工作

2025-02-14 16:34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长:普京曾对她很器重,给其高官,现有了新工作

古今中外都有的一个共同点是:对于外貌俊美的人或事物,人们总倾向于给出比实际水平更高的评价。

前几年的流量经济,造就了一大批自带流量的高颜值网红和鲜肉,在演艺圈挥洒自己的美貌,换来粉丝们的支持和圈内资源的倾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流量网红们拥有了一片蓝天。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渐渐发现,至少在演艺圈这个领域,专业技能要比美貌更加重要一些。

有些好的歌曲、好的剧本,流量网红们的专业技能实在撑不起台面。

纵使粉丝们心中千般不愿,也只能接受心中偶像失去这些优秀作品的现实。

人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相隔千里之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样有这样一整套的流量经济。

不过它没发生在娱乐圈,而是发生在政治界。

2014年,新任克里米亚总检察长举行了任命仪式,发布了自己作为总检察长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在此之前,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政界人士,几乎没人认识她。

一场发布会之后,她成了全世界闻名的顶级流量网红。

甚至携流量之威,一路高歌猛进影响了地缘政治格局,踏入克里姆林宫,一度成了普京信任的高官。

而她的最后命运,也如演艺圈的流量网红们一般——心有不甘,力有未逮。

这就是俄罗斯美女网红娜塔莉亚的故事。

因美貌成为全球网红

娜塔莉亚全名为娜塔莉亚·弗拉基米罗夫娜·波克隆斯卡娅,是俄罗斯族。

1980年3月18日,她降生在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当时乌克兰还是苏联的一部分,娜塔莉亚的爷爷曾经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卫国战争中从苏联一路打到了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是传奇英雄。

爷爷的经历给年幼的娜塔莉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塑造了她后来的政治立场,让娜塔莉亚从很早开始就决定踏入政界。

大学期间,娜塔莉亚所选择的专业就是政治相关,一毕业就成为了辛菲罗波尔市的环境检察官。

然后又因优秀的工作表现被调入乌克兰首都总检察院。

因为历史原因,这个时候的娜塔莉亚已经是乌克兰人,可是她内心向往的仍然是那个强大的祖国。

相比起乌克兰,她认为俄罗斯才是自己的归属,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2014年3月11日,是改变娜塔莉亚命运的一天。

这一天她正式担任克里米亚总检察长。

本来只是她政治生涯中较为隆重的仪式,虽然不是个普通的日子,却也没有太重的分量。

可是在任命仪式上,娜塔莉亚美丽的容颜被媒体报道了出去。

在各种原因的催化下,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成了全世界知名的网红。

最开始注意到娜塔莉亚特殊之处的是日本。

在这个动漫元素刻入骨髓的国家,二次元受众们很喜欢把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二次元化”,也就是进行近似于动漫化的创作。

娜塔莉亚在任命仪式上的几张照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美貌。

而她身上隆重的检察官制服与美貌交相辉映,只看一眼,就能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位能力很强同时长得漂亮的美少女高官。

此时娜塔莉亚已经34岁,脱离了美少女的年纪,却丝毫不妨碍她在日本网络被画成各种俏皮可爱的二次元形象。

很多日本网友甚至表示“可爱就是正义!”“我不知道克里米亚在哪里,但是我已经准备好为之奉献一生了!”

这股风气从日本刮起,风靡了中日韩三国。

我国网络也有不少网友创作了跟娜塔莉亚有关的作品,继而影响到了更多国家。

娜塔莉亚这么多年来努力工作所收获的民望,没能抵过一次巧合所引起的全球关注。

那一瞬间,娜塔莉亚得到了全球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同国家粉丝的支持。

而这,成了她政治生涯中最强有力的后盾,为她后来的坚定亲俄提供了力量。

态度强硬回归祖国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危机爆发,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罢免,被迫逃亡俄罗斯避难。

亚努科维奇是亲俄派乌克兰政治家,他担任总统期间,希望尽量让乌克兰亲近俄罗斯。

但更多的乌克兰政客和百姓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挑唆,希望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

乌克兰的危机日益严重,影响到了克里米亚的稳定。

克里米亚一直以来都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争议领土,因为历史原因,克里米亚曾经一度被划归为乌克兰管理。

但是在克里米亚生活的都是俄罗斯人,他们衷心希望回归祖国。

为了避免民众过度担忧,娜塔莉亚作为克里米亚总检察长,公开声称乌克兰的动乱不会影响到克里米亚。

如果说这番发言只是为了维护稳定而做出的努力,那么接下来娜塔莉亚的所作所为就真的是为了让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而殚精竭虑。

娜塔莉亚在公开场合对乌克兰政府提出了批评,她认为现政府是赶走亚努科维奇后组建的草台班子,称之为“灰烬中的魔鬼”。

用魔鬼来称呼乌克兰,娜塔莉亚想做的事已经是路人皆知。

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正式做出决定,希望作为俄罗斯联邦的新联邦主体,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前,娜塔莉亚已经长期在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四处奔走。

依靠自己的网红影响力和美貌,为回归祖国的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辜负娜塔莉亚。

普京在3月18日正式签署了条约,并通过克里姆林宫发布声明,允许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重回祖国怀抱。

从那之后,娜塔莉亚就一直以俄罗斯人的身份自居,态度强硬地反对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宣称。

从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开始,娜塔莉亚就再也没有穿过检察官制服。

她总是以得体的私人正装出现在工作场合和媒体面前。

曾经有媒体采访时问过她,为什么不穿检察官制服。

娜塔莉亚的回复是这样的:

“我之前所穿的是乌克兰检察官制服,那套制服从3月18日开始就非法了,所以我没法穿着非法的制服接受采访,目前克里米亚有很多工作仍然有待完成,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一段时间内我们要接受这种临时工作服。”

从这段回复也能看出,娜塔莉亚的立场有多么坚定。

一旦成功回归了俄罗斯,在新的制服确定之前,娜塔莉亚都不愿意穿着过去的制服,因为那代表着另一个国家。

甚至对于克里米亚的法律,娜塔莉亚都不太满意,一直在推动改变。

因为克里米亚的法律是根据乌克兰法律制定的,娜塔莉亚希望根据俄罗斯法律重新修正。

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一个多月后,娜塔莉亚带头向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并宣誓效忠俄罗斯宪法,宣称自己将与任何跟俄罗斯法律对抗的敌人战斗到底。

娜塔莉亚这一系列行为,赢得了俄罗斯方面的一致好评。

俄罗斯人看到一个来自克里米亚的美女检察长以如此强硬的姿态维护祖国,自然举双手赞成。

而乌克兰方面,则对娜塔莉亚的亲俄行为感到气急败坏和无可奈何。

娜塔莉亚对克里米亚立场高调表态后不久,乌克兰就宣布签发对娜塔莉亚的通缉令。

很快,欧盟也在西方各国的暗示之下做出了选择,他们制裁了一大批俄罗斯高级官员,娜塔莉亚就在其中。

对于这些,娜塔莉亚并没有什么感觉,对她来说,似乎来自互联网上的声音更值得她思考和关注。

得到普京器重,官至少将

在娜塔莉亚爆红全网后,有记者采访了娜塔莉亚,询问她关于自己网红形象的看法。

娜塔莉亚声称,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一切,因为平常忙于工作,她很少关注来自网络的舆论,是有朋友跟她说过之后,她才注册了一个社交账号,开始查看来自网络的声援。

从娜塔莉亚的说法来看,她更像是一位传统政客,通过现实世界的文件与数据来处理公务,而不像特朗普那样是根植于网络的新一代政客。

但是娜塔莉亚明显迅速接受了“网络执政”这一新生事物。

在她发现自己成了网红之后,她很快便把这种来自网络的声援变成了现实中的政治力量。

虽然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并不能来到现实与她一起上街、一起处理公务,也不全是她管辖下的人民群众。

可是娜塔莉亚知道,自己做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将通过网络传递到世界各地,然后在自己的粉丝群中引发巨大反应。

而粉丝们所做出的反馈,将会再次回到俄罗斯网络,在舆论场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于是娜塔莉亚欣然接受了自己网红的身份,还开玩笑地说:“美丽可以拯救世界。”

很快,娜塔莉亚就看到了网红的力量。

在她走红之后,每次她作为总检察长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现场来客总比以前多很多,娜塔莉亚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她知道了。

甚至有一次,一百多家新闻媒体一起来到现场,争先恐后地抢位置,把座位都挤坏了,台上的娜塔莉亚一边安抚,一边哑然失笑。

这样的追捧并没有被娜塔莉亚当成虚荣的工具,她很现实地把它化作了政治工具,通过网络粉丝来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发声。

回归俄罗斯后的政治生涯中,娜塔莉亚受到了来自俄罗斯高层的关注。

因为她所能唤醒的舆论力量特别强大,高层十分重视娜塔莉亚的工作,甚至连普京都对她很器重。

娜塔莉亚除了担任克里米亚总检察长,还担任了俄罗斯司法部高级顾问。

相当于拥有上校军衔,并加入了统一俄罗斯党,也就是普京所在的执政党。

2015年6月11日,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影响力特别巨大,普京亲自授予了娜塔莉亚三级司法顾问头衔。

这个头衔比之前的高级顾问更上一层楼,相当于少将军衔。

普京的这番授衔,可以说是表明了俄罗斯官方对于克里米亚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于娜塔莉亚的肯定。

有研究者表示,日本网友对娜塔莉亚如此追捧,一大理由就是娜塔莉亚满足了日本二次元群体想象中的“少女将军”形象。

娜塔莉亚真的成了将军,而且是拜网友热捧所赐,算是一段互相成就的佳话了。

2016年9月,娜塔莉亚向克里米亚提交了辞呈,辞去总检察长的职务。

原因是她已经当选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议员的本职工作。

俄罗斯国家杜马就是俄罗斯的下议院,是俄罗斯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娜塔莉亚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政治新星,成为了能够决定俄罗斯未来走向的几百人之一。

而这时,她才只有36岁,很多政客36岁还处于出道阶段,娜塔莉亚就快要到达顶峰了。

很多媒体报道娜塔莉亚时都认为,娜塔莉亚跟普京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有坚定的意志和执行力,都会口不遮拦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所在而不怕得罪人,都在民众心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换言之,媒体们认为,如果娜塔莉亚能够再接再厉,有可能在普京不再继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之后,成为有力的总统候选人。

可惜的是,娜塔莉亚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由于一些特别的问题,她已经不在俄罗斯本土工作了。

一部电影暴露了缺点

娜塔莉亚敢说敢言的风格,替她的网红形象加了不少分,也在俄罗斯政坛博得了不少好感,同时不可避免地得罪了很多人。

几年前,一个叫做《玛蒂尔达》的电影即将上映,却因为内容而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俄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讲述了他和芭蕾舞明星情人玛蒂尔达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导演和编剧进行了一定的改动。

但自认为没有超过不可接受的限度,俄罗斯相关部门也通过了对这部电影的审批。

就这样一部再普通不过的历史题材电影,在俄罗斯掀起滔天巨浪。

很多人走上街头,抗议电影的内容和改编。

各地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电影院收到了纵火威胁,导演的工作室被人投掷了燃烧瓶,导演本人还被人威胁断手断脚。

之所以这部电影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电影侮辱了尼古拉二世。

可是尼古拉二世是末代沙皇,俄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

按理说作为新时代的俄罗斯人,对于过去的封建君主应该以批判为主才对。

更何况这部电影对于尼古拉二世的描述也并非离奇。

观赏过电影的人声称,这部电影中规中矩,没有恶意丑化。

既然如此,又哪来的如此巨大的抗议浪潮?

答案是娜塔莉亚发动的。

娜塔莉亚对于尼古拉二世有种莫名的追捧和喜爱。

在《玛蒂尔达》事件之前,娜塔莉亚在公开场合声称列宁不值得受人追捧,尼古拉二世比他好得多。

此话一出,全球震惊。

娜塔莉亚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立刻宣布与此事无关,克里姆林宫宣布不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更有议员要求俄罗斯总检察长立刻开展对娜塔莉亚极端言论的调查。

最终,此事以娜塔莉亚勉强宣称这是个人观点,与统一俄罗斯党无关作为结束。

然而在《玛蒂尔达》事件中,娜塔莉亚抛下自己国家杜马议员的本职工作,走上街头捧着尼古拉二世的画像进行抗议,号召粉丝们追随自己。

除此之外,她还要求国家杜马禁止影片上映,追究导演的责任,追查电影的资金来源。

在娜塔莉亚的影响之下,大批民众进行了抗议,《玛蒂尔达》的最终票房惨不忍睹。

娜塔莉亚认为这是自己的胜利,但这场闹剧已经让克里姆林宫重新考虑她的工作。

《玛蒂尔达》是获得了俄罗斯国家文化部的专项基金支持的。

文化部长也声称没有在电影中发现不合适的内容。

国家杜马议员们收到了娜塔莉亚关于禁止上映的提议后,提前观看了电影,认为并无不妥,否决了娜塔莉亚的提议。

总统新闻发言人甚至声称:“克里姆林宫一定会看这部电影。”

这一事件之后,娜塔莉亚在俄罗斯政界开始失去以前的影响力。

统一俄罗斯党原本认为,娜塔莉亚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可以为俄罗斯带来正面效果,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社会各界都想象不到的离奇动乱。

于是2018年,娜塔莉亚不再出现在国家杜马党团负责人的名单上。

被流量反噬,遗憾收场

2021年10月13日,沉寂多年的娜塔莉亚再次出现在新闻头条,跟她一起出现的还有一个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国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这一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任命娜塔莉亚担任佛得角大使。

佛得角是佛得角共和国的简称,是位于北大西洋一片群岛上的国家,国土面积4000平方千米,大概只有上海市三分之二那么大。

人口54.6 万,比澳门人口还要少,缺乏天然资源,GDP更是惨不忍睹。

在此之前,娜塔莉亚主管的是国家安全和反腐工作,她在克里米亚时期担任的也是总检察长。

普京突然派她进行对外外交工作,而且还派驻到了一个几乎没人知道也不怎么富裕的非洲岛国,其用意可想而知。

现在,娜塔莉亚或许正在俄罗斯驻佛得角大使馆的一个简陋办公室里,行使着自己作为外交大使的职责。

回顾娜塔莉亚的政治经历,我们会遗憾地发现,她自身所带的流量经济,跟娱乐圈的流量网红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一开始,大家都发现了流量的强大力量,沉溺于身处流量顶端所带来的快感。

随后把流量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带来了更大的利益。

可是大浪淘沙,不是金子总有不会发光的一天。

自身专业能力如果不够硬,或者仗着自己的流量能力和粉丝数量,想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一时半会或许没有什么严重后果。

可是要想在自己的领域长期生存下去,恐怕总有一天会遭到流量的反噬。

娜塔莉亚在克里米亚事件中的坚定立场,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的爱国之心也为她的政治旅途打开了光辉大门,普京对她十分器重,连媒体都认为她未来有机会触碰最高权力。

可为了自己个人的好恶,将国家大事视同儿戏,最终导致娜塔莉亚迎来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