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泰州主城区一海陵区简介

2024-10-10 22:23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泰州主城区一海陵区简介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泰州市,原县级泰州市改设为海陵区。海陵区是泰州市主城区,市政府驻地。

海陵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西邻扬州市江都区,北部和东部与泰州市姜堰区接壤,南连泰州市高港区。海陵区汉初置县,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社会事业发达,基础设施配套。

海陵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海陵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盐税文化、戏剧文化和禅宗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息。

夏、商时期,包括海陵在内的滨海临江的广大地域,属《尚书·禹贡》所称“九州”之一的扬州。周初称海阳地,属邗国。春秋时期,邗为吴所灭,海阳遂属吴国。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海阳属东海郡。西汉初年,海阳因其“傍海而高,为海渚之陵”(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故名海陵。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吴王刘濞因海陵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粮产丰富,在此设“太仓”(后人称“海陵仓”)。又以海陵东濒黄海,海边居民“煮海为盐”,在北方水泽中造船,特开邗沟支道(通扬运河前身),从茱萸湾(今扬州湾头)通海陵仓,后延伸至如皋蟠溪。

唐代海陵经济文化迅速恢复发展。开元元年(723)在海陵等地设盐监,管理沿海各盐场。海陵监年产量六十万石,为各监之首。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设置泰州,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次年,泰州刺史褚仁规奉命筑子城,并在子城外筑罗城,以为东都屏障。宋代,泰州、海陵作为“上州”、“望县”,人文之盛尤为突出。

明清时期,兴工修复州城,在海陵县治旧基营建州治,在泰州北门外筑东、西两坝,坝口商铺客店、酒肆茶楼应运而生,居民逐渐增多,商业中心向坡子街转移。海陵境内修建日涉园、蒋科宅第、扬郡试院、胡公祠、岳武穆祠、崇儒祠等,明清古居亦以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工艺之精、风格之独堪称苏北第一。

民国元年(1912),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第二年,泰州改称泰县。属淮扬道。

1949年1月,泰县县城解放,划城区设泰州市。1950年1月11日,泰州、扬州两行政区合并为泰州行政区,下辖泰州、扬州11个市、县,专署驻泰州。

1953年2月,泰州行政区改名为扬州行政区,专署机关移驻扬州。11月底,泰州市改为省辖市。

1983年,全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为江苏省设置最早的县级市。

1996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以原县级泰州市的行政区域改建为区,将“海陵”定为新建区区名。泰州市人民政府驻海陵区。

旅游景点。

梅园

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和梅兰芳公园合称梅园。1984年,梅兰芳90诞辰之际,泰州市兴建了梅兰芳公园。梅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太真外传》中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为一巨型石碑,-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由明清两代古建筑移建而成。其布局错落有致,融严整、朴实、幽静、雅致于一体。

光孝律寺

“江淮名刹”光孝律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原名万寿寺,后因南宋高宗赵构为超度徽、钦二帝亡灵,诏令该寺摆设道场,敕令改称“报恩光孝寺”。乾隆年间,又改称“报恩光孝律寺”。该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最盛时期容纳常住僧人千余人。光孝律寺收藏珍贵文物较多,如收有历代名家墨迹,世称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时代从印度传来的“贝叶经”等。 寺庙附近是繁华的商业街区。

凤城河风景区

是国家4A级景区,以泰州护城河为主体兴建的风景区,包括环城河及其周围共256.8公顷的范围。

景区内主要为三区:滨水景观休闲区、城市历史文化区、生态景观游赏区。泰州古环城河全长6650米,“碧水绕城”成为现代城市不多见的自然生态景观;泛舟河上,会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在初建于宋的“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上凭栏俯瞰,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世界名僧辈出的佛教庙庵群落、中国历史独有的盐税建筑遗存都会尽收眼底。存量丰富、具有“泰州格”的明清古建筑记载了诸如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岳飞、孔尚任、柳敬亭、林则徐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的故事。

老街

景区泰州老街,古明清建筑,古色古香的砖雕、砖饰、民居门楼透气花脊和匾额、旌旗、店幌、彩灯相应成趣,街中古戏台和镇街戏楼集中展示泰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余家传统风味小吃和私房菜馆更构成苏中地区的第一小吃街,在品尝凤城河这一都市胜境之余,更可享尽各地美味。

桃园

坐落在凤城河景区,泰州老街附近,是纪念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在泰州写作《桃花扇》的主题园林。这里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徜徉其中,宛若行走于中国戏曲文化长廊。

望海楼

望海楼,始建于宋,明清重建,更领江淮雄风,人称“江淮第一楼”。现在的望海楼秉承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二色,古朴典雅。具体表现形式相对于历史记载更高大、壮美,线条流畅优美,表现手法高雅、脱俗,与泰州现有古建筑保持和谐一致的风格。

楼西文会堂,史载初为北宋滕子京所建。列北宋时在泰为官,而后升迁至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树”;立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所作范仲淹青铜塑像,加之以景区内的已有千年之久的州城遗址和宋城古涵等景点,一切尽显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历史。

景区内的建筑颇有韵味,核心景点为复建明清风格的陈庵,此外还有石舫、清风阁、齑汤桥等仿古建筑,值得细细品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园内种了数千棵桃树,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不同种类的桃花品种陆续开花,一派桃花烂漫美丽景象,引得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花。

柳园一柳敬亭公园

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南门外东打渔湾的柳敬亭故居地,总体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庭园的手法,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的南高北低的地势走向为基础,以柳敬亭塑像,纪念馆等建筑、照壁、景墙、花卉、树木、景石与绿化相结合互相渗透,把较小的空间隔开,造成深远的庭园效果,园内绿化以柳为主,沿河沿池遍植垂柳,形成内外连绵环绕的柳堤,另外再配以竹林、水杉林、桂花林、松林、广玉兰林树种,目前园内绿化造景已基本形成,园内景点也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中,中国的说唱艺术界,都尊柳敬亭为宗师,古时还没有电子传播工具,这说书艺人便是传播大众文化和评说时事的公众人物,柳敬亭是泰州人,老家在市区城南的打渔湾,上世纪80年代,侯宝林曾来此采访柳氏遗迹,并反复自语:“我是寻宗来了”,这打渔湾原是由东、西城河夹着城南大道分别向南伸展约数百米,形成东、西两湾。垂杨傍水、渔舟夜泊,景色别致,古“海陵八景”中的“南濠渔唱”指的就是此景,柳敬亭公园也就兴建于此,颇有几分曲径通幽、古韵犹存的趣味。

乔园

乔园,又名日涉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之一。神宗万历年间,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命名为“日涉园”。

乔园布局小巧雅致,颇具江南园林之神韵。整个园林以山响草堂为中心,南部凿池叠山以成主景,北部辟有庭园。草堂前,池水蜿蜒,山石环抱,主峰上立着三枝石笋,亦似三柄长剑,直指天空。

周氏住宅民间有着“九十九间半”之称

周氏住宅,地处市区草河头西侧,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周氏住宅建于清咸丰年间,后经改扩建,共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间半,建筑面积近29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按4条轴线排列,由14个天井组成各自完整的10多个院落。宅内厅堂、账房、厢房、水井、花园、假山等一应俱全。整座建筑群青砖黛瓦,建筑工艺考究,木雕、砖雕、石雕美轮美奂。

“响厅”堪称一绝

周氏住宅原来建有“响厅”。“响厅”就是在铺设地面时用倒扣着的陶盆架空地面,在盆上面铺设方砖。随着人的脚步声,厅堂地面会发出共鸣,给人一种庄重、神秘的感觉,还可达到防潮的效果,这种做法在建国之后几乎绝迹。

为将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泰州特地派人到宜兴定制了陶盆,对其中5间厅堂采用“响厅”建筑工艺进行铺设。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