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治世能臣之夏原吉

2025-02-12 21:33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治世能臣之夏原吉

夏原吉降生于贫困之家。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夏原吉出生,为家中长子,此后大弟夏原启、二弟夏原礼相继出生,家庭负担重,家庭开支主要依赖夏时敏教谕的薪资收入维持。十三岁时,夏原吉父亲去世,夏母廖氏独自承担家计,夏家生活更为窘迫。夏原吉年幼聪明,早有才名,夏母廖氏“贞节自誓,任衣食训诸孤”,原吉兄弟受其教益,刻苦自励,发奋苦学。“群籍靡不通,尤精《诗》、《春秋》”。十六岁时,由于家贫,夏原吉开始在乡间私塾做教谕,取束修资养家庭。弱冠考入县学,充邑养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夏原吉因精通《诗经》,由湖广乡荐进入国子监。

夏原吉因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明太祖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夏原吉在建文年间巡抚福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太祖殡天,六月,建文帝即位。建文帝即位初,即擢升夏原吉任户部右侍郎。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建文帝派遣夏原吉充任采访使,分巡天下。夏原吉作为钦差巡访福建一带,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建文年间,夏原吉一直在外考察,未参与户部政务,后归镇湖北蕲州。

治世能臣

永乐元年(1403年),夏原吉升任户部尚书,主持治水并掌管财政。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关于赋税、统役等制度。夏原吉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两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永乐三年(1405年),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成祖命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没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事。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差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方便商人。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北巡,命夏原吉兼理行在所礼部、兵部和都察院事务。

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北征,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北京)九卿事务。不久,夏原吉随成祖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 。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的宫室建成,成祖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

获罪下狱

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成祖将要大举远征沙漠,派夏元吉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后将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查抄夏原吉的家。

仁宣之治

永乐二十年(1422年),成祖再次北征,因粮尽而返。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大军到达榆木川时,成祖病危,开释夏元吉。明仁宗即位后,恢复夏原吉的官衔。不久加封为太子少傅。进封少保,仍兼太子少傅、尚书,享受三职俸禄。赐给“绳愆纠缪”银章,并在南北两京建府第给他 。

不久,仁宗逝世,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北上。夏原吉奉遗诏到卢沟桥迎接。明宣宗即位后,夏原吉作为先朝重臣更受敬重。宣德三年(1428年),夏原吉随宣宗北巡。宣宗喜爱绘画,曾亲手画了一幅《寿星图》赐给原吉。

逝世

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两朝《实录》修成,宣宗又赐给金币、鞍马。夏原吉天明入宫谢恩,回府后便逝世,终年六十五岁。获赠太师,谥号忠靖。宣宗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