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日本侵华的原因及中国抗战三大战役

2025-02-12 21:28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日本侵华的原因及中国抗战三大战役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这是它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的必然结果。

华北事变后,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扩大,在中国国内的殖民统治,积极策划全面侵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进行广泛的战争动员,积极扩军备战。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一方面要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向南方海阳发展。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德、日、意法西斯为罢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遭到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抗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7月8日,攻占宛平城北、永定河东岸的龙王庙河平汉铁路桥,威胁宛平城,形势异常严峻。但日军后续部队尚未赶到,驻守宛平的29军旅长何基沣,抓住战机,命令加强营每人配备一把大刀,夜袭龙王庙河平汉铁路桥的敌人。这天夜里,细雨纷霏,日军戒备不严。加强营战士悄悄接近日军,突然发起攻击。日军猝不及防,经过两个小时的白刃战全部被歼灭。

7月11日,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扩大侵华战争,随后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他们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发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后支持长期战争;中国进行的战争是反侵略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人口明显呈下滑趋势,而且中国当今的亲日派分子已经和1937年的亲日派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亲日派只是单纯的想亡国,而现如今的亲日派则是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灭种,后者经过文化的侵略为日本达到再次侵略中国的目的。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中华民族的危险时刻存在,我们要高度警觉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