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契丹皇后萧燕燕的一生

2024-10-10 13:49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契丹皇后萧燕燕的一生

(读史明智)在《杨家将》故事中有一位“蕃国女主萧太后”,

辽国帝王在位图

京剧《四郎探母》中杨继业的儿子杨四郎降蕃被招为驸马,岳母就是萧太后。这位萧太后就是历史上契丹人所建辽国第五代皇帝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萧绰,小名燕燕。

萧燕燕

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太祖皇后的族弟忽没里之子,母亲则是辽太宗的长女燕国公主吕不古。正因为萧氏家族和皇室有着密切的姻缘关系,所以历代皆为显贵。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萧思温陪辽穆宗耶律璟在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黑山打猎。穆宗射死一只狗熊,萧思温等人献酒祝贺。穆宗平日就嗜酒如命,喝得烂醉如泥时被近侍刺杀。

穆宗无子,皇位的继承顿时成了严重问题。萧思温秘密派人去上京报知世宗的次子耶律贤,耶律贤连夜到达怀州,在穆宗灵柩前即位,是为辽景宗。为了感谢萧思温的拥戴大功,封其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同时迎娶萧思温的三女儿萧燕燕为贵妃,不久册为皇后,这年萧燕燕十七岁。两年后生下长子耶律隆绪。 `

景宗自幼身患痼疾,在他四岁那年,随父世宗和祖母征讨中原,途中发生兵变,其父和祖母皆死于非命,本人虽被救生还,却因惊吓成疾,久治不愈。即位称帝以后,仍常卧床不起,故而对朝政颇感力不从心,这便给萧燕燕参政提供了机会。萧燕燕在与景宗朝夕相伴的日子里,不仅在生活上对他体贴入微,而且谈及军国大事,她也能语出惊人,一语中的。保宁二年(公元970年),辽北边部族谋反,景宗就是依照她的计谋平息了叛乱。保宁六年,大宋朝廷派遣使者求和,辽朝臣僚多以为不可,而萧燕燕则从当时双方对垒形势加以分析,指出和议对辽方有利。景宗采纳了她的意见。萧燕燕深得帝心了,备受景宗的宠幸和信任。

景宗的病情日益严重,对朝政逐渐怠惰,遂命萧燕燕临朝议政。萧燕燕发挥她的雄才大略,成为辽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当时宋王朝经过宋太祖赵匡胤的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基本上统一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试图乘胜收复幽州。辽朝幽州留守汉人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守幽州,日夜登城抵御宋军,等待援军。幽州是军事重镇,又是辽朝的南面门户,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萧燕燕命名将耶律休哥率军救援幽州,同时命大将耶律斜轸在昌平得胜口一带设伏。休哥先以五千弱兵去幽州引诱宋军主力,再选精骑三万夜间从小道绕至宋军背后,发起猛攻,在高粱河(今北京西北)与斜轸左右夹击,宋军惨败。赵光义背上中了流矢,乘坐驴车遁逃。宋军横尸遍野,丢盔弃甲,辎重堆积如山。

乾享四年(公元982年),景宗病逝,刚满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萧燕燕正式临朝,被尊为“承天皇太后”。这一切似乎都是按照常规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实平静中却隐藏着祸端。且不说外敌北宋很可能乘机来犯,在辽朝内部,一些权贵面对孤儿寡母当国,也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那些握有兵权的王室大臣,无不把眼睛盯在幼帝的宝座上。形势之严峻,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年轻的萧太后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内心虽然感到焦虑,但形色如常,暗暗地对所有臣僚一一进行分析,她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兵权。韩德让和耶律斜轸,是她久已看准的左膀右臂。

韩德让

韩德让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被称为“蕃国大将韩延寿”的那个人。他的家族世典这机,景宗死时已军权在握,官拜南院枢密使。据传萧燕燕幼时曾许嫁韩德让,后因被选入宫,这段姻缘也就不了了之。但萧燕燕始终不曾忘情,即使身为皇后时还暗暗恋着才略杰出,而且稳健儒雅的韩德让。景宗死时,萧燕燕只有二十九岁,青春年华,美貌异常。年轻的国母向昔日的情人发动爱情的攻势,她对韩德让说:“我幼时就许嫁给你,今愿破镜重圆,共效于飞,那么我儿当国,也就是你儿了。”从此韩德让出入帏帐,与国母名为君臣,实同夫妻。无论是朝会,还是平时饮宴坐卧都是成双入对,出征游幸同帐共衾,接见外国使臣都并肩坐在同一辆车上。大概爱情是自私的缘故,萧燕燕为了保证韩德让感情专一,设计把他妻子李氏鸩杀。大臣中对韩德让稍有冒犯的,她也像冲撞了自己一样对对方毫不留情。有一次,群臣击技表演时,大臣胡里室将韩德让撞堕马下,萧燕燕大怒,当即把胡里室斩首。逐州刺史耶律虎古有一次在朝上与韩德让发生争执,韩德让夺过卫士所持的兵仗朝耶律虎古头上砸去,耶律虎古脑浆迸裂而死,萧燕燕并不加罪。就连小皇帝耶律隆绪也像对待父亲似的尊敬韩德让,每天都要派两个弟弟隆庆、隆佑向韩德让问安起居,两人乘车走到距韩德让卧帐二里远的地方就必须下车徒步而进。韩德让从外地回朝,两人也要事先赶到其帐外站立迎接,向他作揖。韩德让则依旧昂首坐在车上,受之泰然。隆绪有时去拜见韩德让,也得在五十步开外下车,韩德让出帐迎接,隆绪要先向他行礼,进入帐内,韩德让便高坐在上,隆绪毕恭毕敬,与父子相处完全一样。而且这些动作都是隆绪内心真实感情的流露,丝毫不是迫于母亲的压力或畏惧韩德让的权势而装出违心之举,群臣贵族们也从未觉得韩德让在皇帝亲王面前高高在上的派头有什么僭越乱礼,因为大家都知道韩德让事实上就是隆绪兄弟的继父。

太后和皇帝对韩德让极度宠信,为他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提供用武之地。他忠心体国,知无不为,勇于进谏,积极进贤,虽有时也有粗暴之嫌,但总的来看颇能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成了萧燕燕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他与萧燕燕,应该说是同为一体,大凡萧燕燕的作为,都有他的一份在内。

韩德让还知人善任,荐举好学博古、颇有吏干之才的大臣。耶律乌不吕曾因事顶撞过韩德让,韩德让当时十分生气,但他认为乌不吕才堪大用,仍保荐其担任统军使。

“乌不吕曾对卿不逊,卿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年轻的国母问道。

韩德让笑着答道:“我当宰相,乌不吕对我都能犯颜抗争,何况对别人呢?从这一点看,他就是一个可用之才。若信任他,他必能镇抚诸蕃。”

萧燕燕很受感动,连声称赞道:“进贤辅政,卿竭尽大臣之职啊!”

萧燕燕加封乌不吕为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韩德让又主动密切与耶律斜轸室昉等人的关系,结为好友,凡事听取尊重他们的意见,使辽朝最高统治集团呈现了前所未所的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大好景象。

萧燕燕在韩德让等臣僚的辅佐下,顺应契丹社会封建化的历史趋势,仿效中原王朝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整饬内政的同时,辽朝与宋朝及周边地区部族的战争也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她或交或攻,措置有方,进一步显示了其政治、军事才干。

高梁河之战惨败后,宋太宗赵光义念念不忘收复幽云十六州,决心报一箭。萧燕燕和韩德让的关系在辽朝没有引起丝毫的反感,在宋朝人眼里却成了败坏伦常的丑事,他们异想天开地认为这种关系肯定会引起辽朝的内乱,正好可以利用来作为收复幽州的良机。公元986年3月,赵光义再次向辽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萧燕燕面对宋军的三路进攻,沉着冷静,用兵得当,大获全胜,腾出手来西讨阻卜、敌烈诸郡,东征高丽,迫其称臣纳贡。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起兵抗宋,萧燕燕不失时机地大力支持李继迁,利用他构成对宋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使西夏力量进一步壮大,年年侵扰宋朝边境,形成了辽夏联手对付宋朝的格局。宋朝迫于两面受敌,日益走向消极防御,而辽朝则解除了西边的后顾之忧,趁势转为主动,向宋朝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萧燕燕亲自出马,扬鞭南下,几乎每次都攻城掠地,凯旋而归。公元1004年,萧燕燕偕同耶律隆绪、韩德让率兵二十万又一次大举南下,一路破关斩将,连败宋军,十一月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宋廷大震,大臣有的请求宋真宗赵恒去金陵避难,有的请求他去四川躲风,只有宰相寇准是个抗战派,力排众议,坚持请赵恒立即亲征。赵恒勉强同意,赶到澶州。皇帝亲征使澶州军民士气大振。辽兵前锋主将战死,士气受挫。萧燕燕见宋援军几十万会聚而来,顿感自己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知道宋朝是灭不掉的,与韩德让等权衡再三,决定见好就收,把南下之初放出的假和谈变成了真和谈之举措。赵恒本来就不敢硬打,忙派曹利用到辽营议和。几经交涉,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隆绪称赵恒为兄,赵恒称萧燕燕为叔母,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作“岁币”;双方罢兵,各守旧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从此,正式形成了辽、宋北南对峙的政治形势,结束了双方的长期战争,一百二十多年间无战事。萧燕燕充分利用这种和平环境,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发展。

萧燕燕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良母。萧燕燕临朝二十七年间,隆绪早已长大成人了,她一直没有放松对皇帝儿子的管教,主许他奢华,制止他纵情游猎,让他反复研读《贞观政要》,把唐太宗当成学习的榜样。隆绪亲政后,根据长期学习得到的汉族王朝的治国经验,以唐朝为模式,沿着母后的足迹继续进行封建化改革,成为辽朝九帝中最享盛名的“明主”。这与萧燕燕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

公元1009年12月,萧燕燕还政于隆绪,却不幸患了重病,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七岁。隆绪极尽哀恸,哭得吐血,几十天没有食欲。萧燕燕的去世,也使韩德让遭受重大的感情创伤,一年零三个月后,他生起病来,隆绪与皇后萧菩萨哥在榻前亲奉汤药。不久,韩德让一缕忠魂悠悠追随萧燕燕而去了,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