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大包干”不仅仅解决了吃饭问题

2025-04-17 09:56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大包干”不仅仅解决了吃饭问题

前天发了一个关于粮食增产和大包干之间逻辑关系的微头条后,至今已有十七万多的展现量、一万二的阅读量和一千三百多的评论量。而评论区里更是“炸开了锅”!总之,五花八门,让你应接不暇!

故只能在此把我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些展开和细化,以图对一些评论作出更好的回答:

现在网上有许多人,对发轫于小岗村分田单干颇有微词,认为是其毁了集体主义道路;导致了大批的农民背井离乡;抛荒了土地;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是走解放前的老路……总之,就是一无是处。连自从实行”大包干”后,就将粮食问题解决了这种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他也视而不见,硬是将功劳全都记在化肥、农药、种子等上面,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最主要的因素。

其实,“大包干”的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岂止仅是一个“能吃饱饭”所能概括的。

实行了包产到户,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更释放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之形成农民工大军,涌入到城市的各行各业。结果,不但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生活更上一层楼,更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建设的飞速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农民对国家的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所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则更是全方位的。

试想,没有“大包干”,还让农民囿于土地上,吃着集体主义“大锅饭”,国家能有现在的光景吗?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拿南街村来说事。那我只能说,南街村为何过去不牛?概因”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没有改革开放的平台,谁能成多大的气候?况且南街村现在并非过去那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形式了,而是类似公司化的形式,故不能和过去的集体化相提并论。

有的人,则又会拿集体力量大,独木不成林,甚至非常搞笑地用军队打仗、公司的团队精神、工厂里工人们协作来证明农村实行集体主义的正确性。

这其实是犯了一种简单类比的错误:

农业生产相对来说,是一种简单劳动,很多项目,若规模不大的话,个人即可作业完成。而军事行动、经营行为、产品的制造,个人岂能包干?以上三种组织形式,虽然人数众多,也可称为“集体化”,但可制定相应的条例、纪律、规章、制度、定额等进行管理,也相对方便管理。而这些,若用在农村集体化中则往往是削足适履,行不通的。

故农业生产,还是单打独斗来得简单实用有效,管理成本还低。

因不重视农业生产的特点,不遵循农业生产的规律,所以世界上首先实行集体农业生产的前苏联及东欧诸国,毫无例外地都以失败告终!现在还在坚持农业集体化生产的国家则寥寥无几。反观世界上的粮食生产和出国大国,哪个不是单打独斗?

有的人又会拿土地抛荒和土地零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实施机械化耕作说事。那我要问了:过去土地不荒着,为什么粮食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现在虽然有所抛荒(应该比例很小),但我国现在粮食生产却连年获得丰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这也和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与运用分不开的。

相信随着以后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渐完善,集中经营、公司加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的探索运用,加上农业科技的大力推广,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都会得到逐步的解决。可以说,我国农业的美好前景可期!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全国人民的远景也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