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不丹王国-南亚

2024-11-10 18:3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不丹王国-南亚

不丹王国(宗卡语:འབྲུག་ཡུལ་,威利:druk yul;藏文:འབྲུག་ཡུལ་,藏语拼音:Zhugyü,威利:vBrug-yul),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称布鲁克巴,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龙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意思是“吐蕃的边陲”,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不丹人来源于古代西藏人,跟藏族同源的门巴族是现在最接近不丹族的民族。

1616年西藏的夏宗阿旺朗杰(Shabdrung Ngawang Namgyal,1594~1651)在统一了不丹后,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后五次打败了格鲁派,终于在不丹立足。夏宗阿旺朗杰奠定了现代不丹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础。西藏与不丹的宗藩关系在十八世纪颇罗鼐掌政西藏的时期确立。[11]1772年遭英国入侵。1865年英国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被迫割让2000平方公里土地。1907年,乌颜·旺楚克废除德布王,自任国王,建立不丹王国,实际上是英国的保护国。由于在英国的保护之下并无外交权利,在印度独立后,其保护国也由英国转移为印度。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上受英国指导。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在对外事务上受印度指导。印度不仅可以作为其保护国有权干涉其外交,亦在其国内有驻军。1971年不丹在印度允许下加入联合国,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继承王位,继续奉行和印度的密切关系。2006年,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把王位让位予其子。2007年,不丹同印度签署修订的《不印友好条约》,不丹推行宪政改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过渡。2008年3月24日,不丹迎来首次多党选举,直接选举国民议会议员,4月在此基础上产生首个民选政府,但国王仍维持较大影响力。

2013年,不丹举行第二次大选,人民民主党获胜,首次实现执政党轮替。

不丹位于亚洲南部,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内陆国家,西北部、北部与中国接壤,西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与印度锡金邦、西孟加拉邦、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交界。

该国内陆山国,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气候寒冷,高山终年积雪,中部河谷地带气候较温和,南部森林密布,丘陵平原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理上属南亚区域。全国森林覆盖率为72%,为南亚第一。国内最高山峰为位于中国和不丹的边境地区的干卡本森峰,海拔7570米。

全国划分为西方区、中央区、南方区和东方区4个行政大区,行政区下设宗,全国共被划分为20个宗。不丹人口672,425(根据2005年人口普查)。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不丹的民族可分为三大类:

沙尔乔普人(Sharchop),居住在不丹东部的土著人;噶隆人(Ngalong),大部分都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纪藏族移民的后裔。洛沙姆帕人(Lhotshampa),或译洛昌人。19世纪末期移居不丹。洛沙姆帕(意为南不丹人)是说尼泊尔语的民族。

宗卡语和英语为官方用语,尼泊尔洛昌人讲尼泊尔语。宗卡语与藏语关系密切。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国教是藏传佛教,主要教派是竹巴噶举派,另有25%信奉印度教。最早的寺庙建于637年。印度教徒主要在不丹南部,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也有印度教寺庙在廷布。不丹还有苯教,但大部分已经被藏传佛教宁玛派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