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同济大学医学院怎么样?

2024-11-10 18:04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同济大学医学院怎么样?

先说说同济大学历史!同济大学医学院历史,原德国宝隆于1907年建设,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加工科,叫同济医工学堂,1923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七所国立大学之一:国立同济大学,发展成文,理,工,医,法五大学院。媒体感叹:当时是上海少有的综合性大学。

同济大学历史上医学起家;曾有“北协和,南同济”的说法。医学院校友中有吴孟超,候云德两位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也有更早的裘法祖院士(外科之父,当时尚无最高奖),武忠弼:德国科学院士;贝时璋(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梁伯強院士,病理学奠基人之一;等中科院士。沈其震,1923年同济大学医学入学,后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刘少奇,陈毅介绍入党,新四军卫生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解放后第一批中科院士。时代楷模李恒英世卫组织专治麻风病,国家科技一等奖,享年101岁。

解放后,1952年,因国家决策支援中部医疗事业需要,医学院与附属医院打包成建制去了武汉,去了一大批知名教授及师生、附属医院,直到55年搬迁结束,与年轻的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先后取名叫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85年更名同济医科大学。

援汉时,大家顾全大局,克服各种困难,背井离乡,支援武汉。

同济校友一直想恢复医学,重振往日辉煌。但要同济医科重新回归,困难重重。最终被华中工学院收入囊中。同济医科大学陈建功老师感叹:“武大老师长痛失同济娇娘,一对怨偶长相思;同济老迈姐下嫁华工后生,一枝鲜花难配郞。”

李国豪校长富于战略眼光,于1978年提出两个转变;当然,恢复医学,是全体同济校友的强烈呼声,从80年代就做梦吧?可惜难批准。985大学合并潮开始,原设想武汉同济医大回归,是老同济人的一致想法。但未能获得支持;当然,“上面”没有人,一医大,二医大也轮不到合并到同济大学,想与有溯源的二军大合并,因跨界大,未能如愿。只能退而求其次,于2000年合并了上海铁道大学,得到医学资源的同时,也要消化了土建类同质系科。

不管同济医科大学怎么样归属?包括吴孟超,裘法祖院士校友等,也为同济大学恢复医学,做出巨大贡献。这就是同舟共济情结吧?以下是裘法祖院士校友的心声:他老人家以90多岁高龄,回母校为同济学子上课,一站3小时;吴孟超院士在同济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会上,代表全体师生发言。李国豪老校长90高龄,最后一次坐轮椅来四平路校区,专程看望施工中的医学大楼,寄语大家一定要薪火相传,继承光大医学传统。

尤其是裴刚院士担任两届校长,利用其专业人脉关系,大力发展生医,基础科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引进不少顶尖人才,医学院发展迅速。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同济大学医学院初具规模,入选教育部十八所直属优质院校。软科排名第14名。论文约前10名,附属医院有3所三等甲级医院同济医院,东方医院,十院,2所目标三等虹口,杨浦医院,4所三等甲级专科肺科,一妇幼保健院,皮肤,口腔。还有私筹的几所医院。

获评两名院士:中科院陈义汉,俄罗斯外藉院校刘中民,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干细胞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中),重大心血管的发生机制基础科学中心,:细胞干性与命运剪辑教育部中心,心律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脊柱脊髓损伤再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数个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医学院,不可能马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几代同济人不断努力,总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