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北伐战争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2024-10-23 04:02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北伐战争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查阅《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四卷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编者朱汉国 杨维真林辉锋陈佑慎

北伐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1917至1924年)。

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面临着北洋军阀的专制与独裁统治。孙中山先生多次发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失败使他深刻地意识到,仅依靠法律无法有效制约军阀势力,必须借助武力来声讨罪行、消灭叛逆,才能彻底清除动乱之源,稳定国家大局。

从1917年开始,孙中山发起了护法战争,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北伐事业。他亲自领导了三次北伐,以期望实现国家的统一与民主。这些北伐战争是孙中山一生中的重要篇章,彰显了他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

第一次北伐,即第一次护法战争(亦称护法运动)。

第二次北伐,即第二次护法战争。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孙中山移居上海,在著书立说、阐述革命建国方略的同时,仍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和变化,以寻求再图北伐之机。

第三次北伐是从1924年开始的。1923年3月,孙中山再次回到广州,第三次重建广东革命政权。

第二阶段为国民革命旗帜下的北伐战争(1926至1927年)。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然而,他的未竟事业并未因此终止。经过1924年的改组,国民党在国民革命的旗帜下,坚定地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主而奋斗。

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作出了重大决策,通过了“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这一决策标志着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北伐动员令,号召全体国民革命军官兵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而奋斗。

7月6日,国民党中央发表了《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明确指出北伐的目的和意义,呼吁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主而努力。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正式开启了在国民革命旗帜下的北伐战争。这一刻,全体官兵庄严宣誓,决心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第三阶段为国民党的“二次北伐”(1928年2月至6月)。

1928年2月,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继续北伐案》,决定继续进行北伐战争。随后,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整编,将原有的四个军扩编为四个集团军,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全军共计40个军,约70万人。至此,北伐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因国民党称这次北伐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之称。

北伐战争胜利因素:

1927年北伐前夕,国民党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授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支配宣传、印刷等机关的职责。这一决策在名义上似乎是扩大了总司令的权力,但实际上,这些权力更多地是由邓演达领导的政治部所掌握。

在北伐初期,邓演达作为总政治部的负责人,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和指导能力。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政策需要,灵活地调整宣传口径,制定各种宣传大纲,并派遣政工人员到各地进行宣传活动。这些宣传工作不仅针对敌方势力,更注重对广大民众的动员和组织。

随着北伐的出师,总政治部宣传大队在沿途散发了大量的标语、孙中山遗像、画报、国旗、小册子、传单等宣传物品。仅画报一项,出发前就准备了超过12000份。派驻各地的各军也表现得非常活跃。例如,第二军在开往湖南茶陵的过程中,政工人员沿路张贴了21种标语,分发了十余种传单(印量从数百至数千张不等),并向行军地的机关团体分送了各种宣传品。在城区,他们还组织了“化装宣传队”,使用留声机进行宣传,每日吸引数千人前来听讲。

第四军所到之处,民众团体都积极向政治部请求宣传方法和领取宣传品,并分赴各乡进行宣传。在部队内部第四军的政工人员也非常深入到连级单位。他们不仅按照宣传大纲为士兵上政治课,还每日为士兵念报,进行各种有益的游戏和教唱革命歌曲等。每周还会绘制中国军事地图一张,并在连部张贴,向士兵展示“革命及反革命势力”概况。红色表示革命势力,蓝色表示反革命势力。

这些细致深入的宣传工作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对广大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