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贡献对比,一个对全人类,一个人对国家

2024-10-04 10:13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贡献对比,一个对全人类,一个人对国家

杨振宁与邓稼先,无论是对物理界还是对国家,都有突出卓越的贡献。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都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因此,根本没有高下之分。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安徽同乡,也是多年的同窗好友。两人先后在美国留学,因为科研的原因,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邓稼先回到了中国。自此,两位好友分离了整整二十一年。

杨振宁和邓稼先却一直是惺惺相惜,互为欣赏!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邓稼先经常夸赞杨振宁:“杨—Mills规范场论,是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虽然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但这比起宇称不守恒来,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还要深远。其指导作用不仅只在当前,而将以世纪来计量。如果不是有次数限制,杨振宁在规范场的成就,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物理奖的。”

后来,通过许多学者于20世纪60-70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标准模型。杨—Mills规范场论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证明了邓稼先对于杨振宁的高度认可!

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和选择也是极其敬佩的!他曾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冲破重重阻挠,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于8月29日就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回国后的邓稼先,隐姓埋名消失28年,为中国制造了原子弹、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1年7月15日,杨振宁突破重重阻碍访问中国,他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杨振宁此次回国,他列了一个名单,里面都是他要见的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邓稼先。在组织的安排下,杨振宁和邓稼先终于在阔别了20多年后,再次相见。

两人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邓稼先也为我国核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两人都是物理界的重要人物。然而两个人见面,并没有谈及工作方面,而是朋友许久未见之后的闲话家常!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曾经说过:“在美国留学期间,杨振宁帮助过邓稼先,他对邓稼先是有恩惠的,这都是邓稼先告诉我的,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一生一世的友情。”

2003年,杨振宁返回中国,奔波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2004年开始定居在清华大学,到现在已经有16年。16年里,杨振宁经常出席各种学术活动,依靠个人影响力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位大学校长说:“杨振宁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争了气,我们中国人都感谢他;邓稼先回国为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中国人也都感激他!”

事实确实如此,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中国都有巨大贡献,无论过去多少年,大家都会记得他们俩,他们将永垂青史!邓稼先虽然已逝,他的精神永在,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杨振宁,如今已百岁高龄了,仍坚持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将自己的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杨振宁曾以一己之力,结束了历时6年的对撞机之争,就是不希望中国的大量投入成为他国的嫁衣!杨振宁建议,中国应该加大基础科学的建设与投入,大力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