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中原突围中第一纵队文工团的13名女兵,2人牺牲6人被俘

2025-01-17 13:1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中原突围中第一纵队文工团的13名女兵,2人牺牲6人被俘

1946年6月24月晚,中原野战军一纵队文工团正在3旅9团驻地出演新剧目《周子山》和《一朵红花》时,忽然接到司令部命令,要他们立即停止演出返回驻地。回到驻地,大家才知道,蒋军对中原解放区的围攻已经打响,野战军首长决定立即组织部队在两天后分几路突围。得知要突围的消息,文工团的女兵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新四军女兵

一纵队文工团组建于1945年春,共有13名女兵,个个靓丽标志、容貌出众、有所专长。其中的范玉洁、赵明珍、戴敏和刘星四人是参加新四军较早的老战士,其余的龚若青、龚必明、沈文倩、黄琪、陆方、何冰、孙卉、范兆林和王培德九人都是1945年春从蒋管区辗转投奔解放区的年轻女学生,年龄都在20岁上下。

在这十三位年轻女孩中,公认数黄琪和刘星长得最漂亮,她们俩也因此得以出演小秧歌剧《一朵红花》中女主角的AB角。黄琪是四川成都燕京大学生,曾有一位非常喜欢她的领导邀请她一起化妆前往华北解放区,但遭到其拒绝,因为她想和部队在一起。刘星则来自湖北沔阳一个传统家庭,虽然她的业务水平一般,但领导很看重她,一直把她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6月26日傍晚,一纵文工团在村口集合完毕后即告别当地老乡,每人仅背着一个小背包、挂上一袋炒米就匆匆踏上了突围之路。在上级的指挥下,文工团跟随纵队机关活动,一起向平汉路方向西进。虽然这几天天气闷热,又时有大雨,突围所走的道路也泥泞不堪,但女兵们的情绪却很高,到7月1日穿过蒋军的铁路封锁线后,全团无一人掉队或伤亡。

参加中原突围的女兵

大家又向西走了两天后,上级传来命令,称为精简机关,充实战斗连队,决定撤销纵队文工团,其中体弱多病的、年纪小的和有地方关系的女兵,最好是采用化妆的方式离开部队,自行前往其他解放区。如果实在不愿离开部队,则可以分配到各旅、团指挥部工作。经过一番思想挣扎,沈文倩、王培德、龚若青和龚必明决定离开部队。

1946年7月6日,趁着部队驻扎的村子里的村民都要去赶集的机会,沈文倩等四名女兵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悄悄混入人群登上去赶集的渡船。临行前,文工团领导发给她们四人每人两块银圆作盘缠,以及一块可做一套衣服的幕布。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决定分成两组单独活动,其中沈文倩和王培德一组,龚若青和龚必明一组。

王培德,1927年出生于四川荣县,18岁时参加新四军5师,1946年春在鄂豫边民大结业后,被分配到一纵队文工团。因为她刚参加工作,斗争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一路上便由比她大五岁的沈文倩负责应付敌人。沈文倩原名董诗英,16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曾一度被蒋军逮捕,被释放后转移到中原解放区,她虽然是广东莫雄人,但对湖北一带的风土人情早已研究透彻。

王培德(中)

沈文倩和王培德出发后,由前者扮做后者的姨妈,两人经步行和搭船抵达蔡甸,再乘坐小火轮抵达武汉,找到做地下工作的原民大同学施惠。在施惠和其他朋友的帮助下,沈文倩和王培德扮成要去北平上学的大学生,乘火车抵达安阳,之后再换乘大车,很容易就进入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全程只用了14天,她们两也是文工团13位女兵中最幸运的两位。

抵达解放区后,沈文倩被留在当地宣传部一个下属单位,全国解放后调空军工作,成为航空工业部高级经济师。王培德则被送往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后调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文工团,参与了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全国解放后,王培德曾任海洋出版社副社长,并撰文回忆了当年一纵队文工团女兵们在中原突围中的经历,其丈夫是开国少将齐勇。

龚若青,1920年出生于江苏吴江,18岁时在蒋军的战地服务团中从事地下工作,并结识了同在服务团工作的长沙人龚必明,后一起投奔新四军5师,这也是她们决定一起走的原因之一。由于走得比沈文倩二人稍微慢了一点,龚若青、龚必明在通过淅河镇城门时,被城门口盘查的蒋军捉住,蒋军还恶狠狠地对她们说:“可惜,刚才放跑了两个。”

晚年的王培德

龚若青、龚必明被俘后,被关押在随县看守所,后经曾任蒋军将领吴奇伟秘书的地下组织成员黄清宁营救,才在三个月后被释放。之后龚若青辗转前往山东解放区,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全国解放后她一度被撤除职务,1981年得到平反,并担任街道支部书记。龚必明则回到长沙老家参加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任妇女干校副校长,最后于60年代末病逝。

接着来说说其他9位随部队行动的文工团女兵的后续故事,其中的陆方、何冰和孙卉被分到一纵二旅旅部,二旅挺进武当山区后,奉命就地创建鄂西北根据地,3位女兵都被分在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做地方宣传工作。由于正值严冬,加上鄂西北一带环境艰苦,指战员们缺衣少食,孙卉不久就得了痢疾,又发了高烧,只能在陆方陪伴下隐蔽在山洞里。

孙卉,原名王慧娟,192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一户富商之家,1945年8月参加新四军5师。她虽然为人文静,不大说话,但能唱一口不错的河南坠子,很受指战员们欢迎。在寒冷的山洞里,由于得不到食物和药物的补给,孙卉不久就因病情恶化而病逝。由于缺乏铲土工具,陆方忍着悲痛用石块掩埋了孙卉的遗体,然后独自下山寻找食物,不幸被保安队逮捕。

陆方

陆方,原名陆菊如,年龄比孙卉稍大,上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其父陆君榖是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分社总经理,家庭条件非常优越。陆方被俘后,被关押在兴山县看守所,后由其家人出钱保释回家。解放战争期间,陆方在上海、长沙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曾担任湖南省青年团宣传部长,最后于60年代末去世。

而何冰在跟随部队转战多日后,由于疟疾复发,不幸于1947年2月掉队被俘,并被关押至老河口集中营。何冰是广西人,身材瘦小,聪明机警,当时蒋军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动用集中营的俘虏修建机场,并安排一部分俘虏做饭。何冰趁机串联了几位指战员一起逃出集中营,在上海找到组织关系后,她又于1948年5月被分配到解放军江汉军区工作。

一同在鄂西北山区创建根据地的还有一纵三旅的两个团,范玉洁、黄琪和刘星3名女兵就被分到三旅九团。范玉洁是湖北汉阳人,1941年就参加了新四军5师,在部队渡过襄河后,她与七七报社的女记者郑志文一起化妆离开部队,并辗转回到汉口,后来她们俩又前往上海,并在组织的安排下与合并一道重返江汉军区工作,解放后三个人都过得不错。

黄琪,原名黄辉容,192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工程师家庭,1944年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1945年8月参加新四军5师。黄琪后来被分配到三旅九团兼鄂西北三分区政治部工作,并与团政委周凯(解放后在铁道部工作)相爱并结为伴侣。但在1947年春的一次突围战斗中,黄琪不幸被蒋军弹片击中,长眠在了鄂西北山区。

而刘星在跟随三旅九团在鄂西北山区打游击时,也于1946年12月不幸掉队被俘,并被关押在老河口集中营,并于1948年由家里出钱保释出狱。虽然此时解放军江汉军区部队就在刘星老家附近活动,但刘星父亲拒绝让女儿归队,还把她送去蒋军某部工作。全国解放前夕刘星逃回家,但此时她想再归队也已不可能,只能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最后于1994年病逝。

女兵戴敏、范兆林和赵明珍则被分在三旅八团,在三旅渡过襄河的战斗中,八团只有戴敏所在的团机关成功渡河,旅长闵学胜所带领的八团部分部队没能渡河,之后只能返回鄂豫陕地区打游击,范兆林和赵明珍也都在其中。戴敏,1927年出生于河南信阳,抗战期间他们全家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其父是地下交通员,她的几个哥哥也都是新四军战士。

1945年的戴敏(前排左一)

在鄂西北山区打游击的过程中,由于部队越打越少,最后连戴敏也下了连队,甚至亲自拿起步枪与其他战友们并肩作战。1947年2月,八团决定东渡汉水前往大别山地区,考虑到女战士在急行军中容易掉队,上级便安排戴敏化妆离队,暂时潜伏在枣阳。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后戴敏又重新归队,之后便一直在部队工作,全国解放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跟随闵学胜旅长前往陕南打游击后,赵明珍被分配在筹粮工作队。在一次筹粮任务中,她与另一位战士不幸被蒋军逮捕并被关入集中营。赵明珍被释放后,回到华北解放区通过了组织的审查,后与原新四军5师13旅的一位作战科副科长结婚。全国解放后,赵明珍一直在四川南充银行工作。

而最后一位女兵范兆林,则是13位女兵中唯一一位没有离开部队或被俘的女兵,她跟随闵学胜旅长转战伏牛山区,面对各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险阻都不离开部队。在经过了200多个艰难日日夜夜的转战后,三旅八团于1947年1月渡过黄河撤回华北解放区休整,范兆林也跟着回到解放区,并被安排到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

北方大学一部分并入华北联合大学

到新世纪初,当年一纵文工团的13名女兵尚在人世的只剩沈文倩、王培德、龚若青、赵明珍、范兆林、戴敏、范玉洁和何冰8人,此时年过六旬的她们都已离休在家,每当回首往事时,她们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新四军5师和中原突围的那段难忘岁月。